云社团智慧解决方案

一站式社团运营管理平台

谈谈“展+会”与“会+展”

发布时间:2020-03-09 13:35:11     文章分类:会议方案

展览里面可以增加会议,会议里面当然也可以增加展览。

那么,可以增加就一定要增加吗?会议、展览成功了,增加的活动就一定会成功吗?会议成功的基本条件与展览一样吗?

先说“展+会”。

展览的历史没有会议那么古老,但在政府重视程度方面,展览却走在了会议的前面。理由倒也简单,展览问题实际上是贸易问题,它或者关乎产业发展,或者与老百姓的生计直接相关,都不是小事。展览与会议相同,也是一项人群面对面的活动。既然有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,除了交易,产业链的上下游或者同行之间,完全可以借机举办培训、推介、研讨会、论坛、颁奖活动等。“展+会”就出现了。

展览的目的比较简单,就是实现交易或者接近于实现交易。如果一个展览活动不能在这一点上取得成功,那么别的方面就会变得微不足道。也就是说,如果展览还有别的价值,那它们一定是起从属作用的。

展览的目的决定了展览成功的基本条件:一是具有一定质和量的买家,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供应商;二是安排恰当的对接活动。在买家与供应商的先后次序上,一定是买家在先,因而展览也可以叫“买家驱动型面对面活动”。一个展览买家的数量、质量以及更新率,是决定该展览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核心因素。

有了这个认识,我们就明白了展览中附加会议成功的要点:为了吸引更多更为优质的买家及供应商。

再说“会+展”。

人们之所以愿意花时间、金钱和精力去参加会议,就是因为它可以在学习新知、碰撞思想、结交业界人士、获得更多业务机会等方面有所帮助。一个会议能不能吸引高质量的参会者群体,能不能成为知名品牌,与它给人们提供的价值直接相关。

如果大家都觉得某个会议很好,这个会议就很可能会形成品牌,而一旦成为品牌,会议的平台价值就出现了。会议的平台价值,一可以反过来提升参会者价值,让参会者觉得这个会议更有用;二可以增强会议本身的影响力,为组织者带来更多收入;三可以为举办城市在品牌传播、产业推动、科研及教学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。

会议的平台价值是在会议参会者价值基础之上产生的。也就是说,会议组织者如果想要创造平台价值,就必须先把参会者需要的东西做好了,做透了。

实践表明,在会议中增加展览,既能提高参会者价值,改进参会者体验,又可以提升会议的平台价值。通过展览,参会者可以了解更多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企业、新动态等,进而建立新的人脉关系,促进业务合作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国家的会议,只要达到了一定规模,就会设立展览的主要原因。

不过,“会+展”中的“展”,与“专业展览”还是有所不同的。

“会+展”中,展览是起辅助作用的。也就是说,会议的第一驱动力量是会议参与者,有了他们,才有了参展商和展览。就像美国的很多协会会议,附带的展览面积已有数万平米,但从本质上看,它还是一个会议,或者说是一个以会议为核心的综合性活动。

专业展览的驱动因素是买家。尽管“买家”与“参会者”两个群体有一定程度的重叠,但这绝不是同一个概念。“买家”的核心工作是“采购”,而“参会者”的目的更多,其中包括购买。会议附带展览的有利因素之一,就是组织者有机会将更多高素质的“参会者”转化成“买家”,其余的参会者可以成为半个“买家”的“观众”。

一个典型的“会+展”活动,如果规模达到一万人左右,其中的分项会议就可能多达数十个,甚至数百个。而对于一个拥有同样参与人数的展览活动来说,大可不必举办这么多的分项活动。

“会+展”中的展览,根据行业、专业及规模的不同,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:

一是桌面展。在发达国家,一个两百人左右的会议,就可以在休息区放几张桌子,展示一些参会者可能感兴趣的东西。即便没有从展览者那里收取额外费用,会议组织者也比较划算,因为这些展览丰富了参会者体验。

二是小型展。当会议规模达到一千人左右的时候,就可以考虑设立小型展览了。小型展览既可以放在休息区、注册区、过道,也可以安排在一个紧靠主会场的专门区域。总之,要让参会者很方便地随时去参观、洽谈。小型展可以不安排专门的买家对接活动,依靠参会者自由参观,也会有不错的收获。

三是中大型展。如果参会者规模达到五千、一万人及以上的时候,设立中大型展览就显得很有必要了。根据美国专业机构的统计,一万人左右的专业参会者,可以支撑2万平米左右的展览面积。当然,中大型展览必须安排专业的供需对接活动,包括预约洽谈、对接会、客户见面会等。

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无论是“会+展”还是“展+会”,都是符合会议、展览运行规律的。对于中国而言,这两者的前景都很可观,因为中国潜在参会者群体更大,展览市场也更为广阔。

 


申请试用

请填写以下信息,我们回尽快与您联系。如有疑问可致电18911522009